近日,由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山西省地方标准《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技术标准》DBJ04/T484-2025 正式出版,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山西省在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技术领域标准化的空白,为全省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提升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引。

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地区,采用隔减震技术的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各个环节。标准共设11章,从总则、术语符号到具体技术规范,从地震作用计算到隔减震部件性能检测,再到隔减震做工程的验收维护,全方位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尤其针对设防地震保持正常使用建筑的性能目标及设计作出明确规定,为高安全需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专业支撑。
2021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将隔震减震技术纳入抗震设防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隔震减震技术的不断成熟,山西省已在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民生工程中大量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规范技术应用,提升全省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 (修) 订计划的通知》要求,联合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林中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天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


在历时两年半(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的编制过程中,编制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山西地域特点与工程实践,多次组织技术研讨与专家论证。期间,团队与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及行业知名专家开展深度交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这部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技术标准。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山西省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应用迈入规范化、标准化新阶段。”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板块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石勇表示,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指导工程实践,确保隔震减震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科学应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坚实防线,助力山西省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协助相关单位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要求,同时持续跟踪标准实施效果,收集反馈意见,为后续标准的修订完善和新技术研发提供依据,全力推动隔减震技术在山西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高标准筑牢抗震防线,为守护三晋大地建筑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初审:范 琳
复审:陈 旭
终审:赵志刚